上世紀九十年代,面對風云激蕩的海防形勢,中國航天科工三院開始了中遠程反艦導彈的研制工作。該型導彈肩負著強大國防、捍衛(wèi)國家安全的重任,被譽為“強國彈”。
作為一枚中遠程反艦導彈,射程是必須要回答的命題。然而,當時國內并沒有適用的小型渦噴發(fā)動機,“強國彈”的“心臟”受制于人。為了不被“卡脖子”,三院決定自行研制。
然而,研制進程并不順利,發(fā)動機試驗接連遭遇失敗。試驗隊里開始出現(xiàn)不同的聲音:“還是應該換進口發(fā)動機。”“型號是國家急需,最快拿出導彈才是最重要的?!薄斑@么多單位,總不能沒完沒了陪著一家單位受罪呀?!?/span>
時任型號總指揮黃瑞松深刻理解隊員們的急切和壓力,他語重心長地說:“搞一個新的東西,出點問題很正常,哪有一帆風順的坦途。強軍報國必須要走自主創(chuàng)新的路子!”
工作中的黃瑞松(左二)
黃瑞松組織召開全體試驗隊員大會,特別強調了隊伍團結、充分互信的重要性,他深情地說,“只要我們團結一心,一定能在最短的時間解決問題?!彼嶙h大家,一起合唱《團結就是力量》。
“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比鐵還硬,比鋼還強……”當歌聲越來越嘹亮,匯成一股洪流,隊員們團結奮進的熱血開始沸騰……
其后歷經一年同甘共苦的艱辛研制,大家找到了問題根源,各專業(yè)一起攻克了難關。當"強國彈”再次來到試驗基地,連打3發(fā),3發(fā)3中!作為我國第一型裝備自行研制渦噴發(fā)動機的導彈,“強國彈”體積小、重量輕、機動性能良好,得到了裝備部隊官兵的高度評價。(海報/張藝馨 文/殷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