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2年4月15日入藏起,二院23所航天新氣象“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生態(tài)氣象監(jiān)測系統(tǒng)”項目建設的工程師們,已經持續(xù)在這里工作了兩個多月。
第一鍬,可可西里
4月25日,工程師馬洪杰與張寧從安多縣出發(fā),往格爾木方向,深入無人區(qū)500多公里,到達可可西里的核心區(qū)域,安裝第一套生態(tài)站。
這段路前100公里是公路,后400多公里是碎石路。好在運氣不錯,天氣較冷,沼澤泥路還沒有化凍,車輛通過性比較高。即便如此,一些地方貨車還是會陷進泥潭,需要用小車拖拽才能前行。快到站點附近有一條河,只能憑大致方向牽引著貨車前進,這是整個路程中最難走的一段。全程走了近12個小時,回想這500多公里的路程,馬洪杰還是會心有余悸。
“這大概是我最艱苦的一次出差了,海拔高,稍微干點重活就喘不上氣,因為氣候太過干燥,每天早晨起來鼻子里都是血塊,紫外線太強臉上爆皮,收獲了藏民同款紫臉膛。”
到達現(xiàn)場后,住宿條件極為簡陋,他們寄宿在野生動物保護站的一間堆雜物的房間中,雖然不透風不露頂,但是屋內屋外一樣冷,大家就著羽絨睡袋和衣而睡,早晨起來放到屋子里的紅牛帶上了冰碴。
這里白天的氣溫在零下10攝氏度左右,雖然不是特別低,但因為風太大,身體失溫速度異???。幸虧有野生動物保護站提供的熱水,大家一天能吃上兩頓泡面。雖然高原沸點低,水只能燒到七八十度,泡面也是剛剛能泡開那種,但是“溫、飽”兩件大事的解決,使大家異常滿足。
到達站點的第二天,下了近十公分的雪,現(xiàn)場溫度太低,干一會兒活手就沒知覺了,戴著手套擰螺絲不方便,只能燒包裝箱生火,汲取溫度讓手不那么僵硬,好繼續(xù)干活。
站點安裝現(xiàn)場一到下午就大風大雪,裝好風速探測設備后,大家測試了一下實時風速,“最大風速19米/秒,八級風,吹斷樹枝那種”。為了多一些有效的工作時間,大家只能每天盡早出發(fā),爭取上午多干活。
由于低溫,手機、電腦容易死機。馬洪杰的新電腦調試一會兒就會凍關機,只能上車用暖風烤一會兒再繼續(xù)調試,而張寧的電腦徹底凍壞了,光是一套設備的調試過程就用了整整一天時間。
即便在如此惡劣的環(huán)境下,他們也只用七天的時間就完成了這個站點的建設任務。
難忘的60多天
兩個多月的時間里,23所氣象團隊以堅定的意志攻堅克難,高速、高效、高品質地完成了所有站點的安裝架設和調試工作。
“西藏太大了,站點從西藏東部與青海交接的安多縣分布到了西藏西部與新疆交接的日土縣,我們租車一共跑了兩萬兩千公里,平均下來每天三百多公里,真正踐行了什么叫一直在路上?!瘪R洪杰說。
開車經過的地點海拔最高處是5500米, 張寧第一次感受到高反的可怕威力,“渾身發(fā)麻,眼睛發(fā)黑,頭疼、上不來氣?!?
因為長期吃泡面,工程師們的拉肚子一直沒好過,體重一直不怎么會變化的人,兩個月里體重減了七八斤。
“有一個站點在冰川下面,每天都有比較大的降雪,我們調試的時候害怕電腦進水,就把買的帳篷篷布蓋到頭上,鉆到里面去調試,也是一個獨特的體驗?!?/p>
雖然整個安裝過程異常艱苦,但是大家也會苦中作樂,“旅途”中的美景給了他們不一樣的感受。
臉很方的藏狐、雪山下奔馳的羚羊、荒原上高傲的野牦牛、平灘上蓄勢待發(fā)的野狼、山谷間自在的雄鷹……曾經在電視上才能看到的珍稀動物,在安裝產品的路上常能遇見。
天空和雪山一樣純凈,湖泊和草原相互映襯,凜冽空曠,野性磅礴,每一處都美得像壁紙。
“路上跟野牦牛對峙過一次 ,它站在路上直勾勾地盯著我們,我怕他頂車,不敢往前開,在原地耗了好久,當地人講,單個野牦牛攻擊性也很強,有把車掀翻的力量,不能跟它對視,要盡量繞著走,好在這次有驚無險,平安繼續(xù)后面的行程?!?nbsp;
這次與保護動物的親密接觸使他們感受到了曾經的生命禁區(qū)如今孕育著濃濃的生命氣息,也深切體會到保護好生存環(huán)境的意義,自己做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變化監(jiān)測工作也變得更加有意義。
“這里海拔高、降雨少、干旱寒冷,生態(tài)環(huán)境極其脆弱,一旦原有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破壞,將會產生不可預期的后果,同時也必然會對周邊地區(qū)的環(huán)境產生重大的影響。希望我們的生態(tài)監(jiān)測系統(tǒng),有助于保護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變化的監(jiān)測工作,推動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保護好這片美麗的土地?!保ㄎ?王子君 陳佳佳)